您现在的位置: 信丰中学>> 校庆专题>> 校友文苑>>正文内容

校友文苑

信中求学记 1949届 (首届高中毕业生) 朱清香

【作者简介】

朱清香,信丰星村人,曾任教员、会计。

 

信中求学记

1949届 (首届高中毕业生) 朱清香

我在老家(西牛垇上)读了二年私塾。我父亲听两位私塾老师说我很会读书,他也想依赖我以后能成为一大家人文化上的庇荫树。于是,在1934年春,便送我去二十华里远的县城,读正规六年制的海星小学。他认为在县城读书可增加阅历,县城的学校,其设备和教学素质比农村的学校要好一些,所以值得。海星小学创建于1932年,是一所私立的教会学校,何建中为校长,任用有学问的信教徒十八人为教员,招收四百多名学生,成为六个年级二十班次的完全小学。去县城读书,开支要多上一半,父亲要一家人节衣缩食,只让我一人吃得好、穿得好,要我一心把书读好。我大受感动,下定决心,务要似苏秦锥刺股的勤学,出人头地,方不负父亲对我的殷切期盼。

1940年下学期我在海星小学读毕业班时,是我国抗日的第四年。1941年春,我们信丰县唯有的最高学府——信丰县立初级中学,于艰难中办起来了。我面对这简陋的校舍校具,效仿颜回也乐于考入其中,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勤奋学习。这所新学校,只新砌了一座新式大门,左边挂了一块木刻红底黑字的校牌,其余校舍是朱家、罗家、戴家三间旧祠堂组成的。学校的厨房、男女厕所、学生教室、学生宿舍、老师办公室、老师卧室等都分别在各旧祠中,用薄竹片织笪,在上面刷上泥浆,当作矮墙隔成的。课桌、讲台、办公桌、床铺等都用长形的杉木板钉紧打牢于地下的四根木桩的横木上,是固定不可移动的。学生是上下两层的单人床,老师是一层的双人床。老师的伙食差、工资低;学生的膳食虽是自费,也是粗菜淡饭。校规却很严,半军事化。校长温盛德,信丰人,三十出头,刚从暨南大学毕业不久,他对校长这位置不感兴趣,自动地每天担任三堂课,校政让教务主任刘镇坤(信丰人)、训导主任李定芳(赣县人)两人主持。每学期招收新生一百名,分甲乙两班,三年招齐,女生很少。一九四一年下学期两百名学生中,只有女生十人:曾宪铠、周绪绚、刘春苔、肖思兰、罗育德、李先凤、李福英、张朝英、王善卿、黄际英,都是有权的官家或有钱的商人家的女儿。全部在我们班上,坐在最前靠讲台的一排,我坐在第二排。我常用粉笔在她们坐位上写上千金小姐或者万金公主,她们不知是谁人写的,只有骂声“真讨厌”,自己用手抹掉坐下。我觉得这不像是所学校,却如难民所差不多。当时我爱看鲁迅和巴金两位先进作家写的新式小说,受其影响思想激进,常写文章在信丰和赣州报上发表,发泄对现实的不满。

1943年冬,我于信丰中学初中第一届毕业,每学期的各课考试成绩,俱列班上前三名。我初中刚毕业的1944年元宵日,父亲将我们弟兄三人分了家,他们两老也另起了炉灶,使我孤立无援,想读高中也无能为力,尤其本县尚无高中部,要到外地去就读,难度更大,我只有辍学。为了生活欲去县城唯有的嘉定小学任教,因该校长何建中是我读海星小学时的老校长,所以他聘任了我,并且在学校任教一年半。

1945年下学期,信丰中学终于增办了高中部。我渴望继续学习,却又束手无策,只有求助父亲。毕竟他是最疼我的,对我的升学问题始终放心不下,听我一提,便帮我凑成一百担的会谷,专为读三年高中的用度。同时给我安排半个长工朱臣祥,他每年每隔一天帮我做一天,定期连续做六年,到我还清会谷为止。朱臣祥帮助我妻子共同种好我名下的五亩水稻田,每年把所产之谷,十九担还会谷,六担付长工谷,余者为家下的口粮和开支,使我在校安心地倍加勤奋,精益求精地学习。

1946年下学期,我们班的化学课任教师刘平不够称职,耽误了我们的学习。蓝光中同学是全校学生会的主席,以他为首提议,我是学生会的学习委员为附议,向学校要求立刻换上称职的化学教师。校长杨毓棻不准,我们俩则带领全班同学举行罢课对抗。校长虽被逼换上了新教师,但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却通告全校,以我们为首闹事为由,取消了蓝光中这学期的奖学金,记了两次大过;记了我一次大过,罚打扫学校大礼堂半个月。全班同学欲再次举行罢课,强制校长收回上述的成命。我们劝阻同学们说:“不可,罚我们的事小,耽误大家的学习事大,罢课只能行其一,以维护我们的学习大事,不宜为小事再行其二,谅校长无论如何也不敢开除我们俩。”大家听了才作罢。这就是轰动县城的信中罢课事件。

1948年上学期,我在信丰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是全校同学们的老大哥,又每学期的课业考试成绩,皆列为班上的榜眼,向前迈了一步,而且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越多越棒。其时正当青春年华,准备在社会上一试身手。

 

 

 



扫码加微信公众号
江西省信丰中学 版权所有(C)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信丰县阳明路270号
Email:xflz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