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信丰中学>> 校庆专题>> 校友文苑>>正文内容

校友文苑

张湖东—中 学 回 忆


      

张湖东(95年高中毕业)


作者简介:
张湖东,信丰中学1992级高中校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硕士,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人员,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兼广州社会工作学会调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等特约评论员。


    热情的喜莲老师让我写篇回忆中学生活的文章,两个月过去了,我都没有回复她。原因在于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晒一晒”。毕竟写给母校的文章,总是期望能对激励后学有些帮助。

晚上,女友“抱怨”自己太俭朴,于是谈起各自的过去。当我讲到我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穿过牛仔裤和皮鞋,从来没有用过洗发水,从来没有看过电脑时,她难以想象。但这样的日子,对于包括明华老师在内的我们那时的同学其实很普遍。怎能忘记那时有一块力士香皂就觉得是很奢侈的事情,怎能忘记偶尔能出去吃顿包子早餐时的兴奋,怎能忘记在一大瓢菜羹中寻找一丝丝油迹的细致……而那时,上了一点年纪的老师(如袁道润先生)都告诉我们——他们念书时连肚子都填不饱,我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真是幸运和幸福——于是,我们那时真感到无比的幸福。连现在想起也仍能回味到那时幸福的感觉。正是处于艰苦环境又怀了一种幸福感和憧憬心,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觉得“还顺利”、“很满足”——毕竟生活是在朝着好的方向不断改善——尽管其间有诸多艰辛和不如意,但总体上是在往上走。有了中学时的艰苦生活打底,以后的日子有点困难也就无所谓了。因为觉得条件最苦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在物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母校激发我们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地追求理想,这是让我们受益一生的财富。

不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在单位工作,我都坚持去操场运动运动,锻炼身体。这是在中学时代培养起来的。某种程度也可以说是在学校“逼迫”下养成的。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受益终身。现在,当我早晨走在校园,当清冷的空气扑入心鼻,有种无比快意的感受,这种美感及对清晨的热爱,穿过时空记忆,让生命连接。记得那时的语老师告诉我们,锻炼肺活量有两种方法,一是跑步,二是大声朗读。后来大学体检时,当看到自己吹气远远超过甚至成倍于同班同学时,不由地感恩老师的教诲。

我是在很偶然、毫无希望的情况下考入信丰中学的——当时自己觉得没可能上重点高中。我又是在大大超过重点录取线、出人意料地考入大学的——那时老师没觉得我这样的人能考上大学。我同样有些令人惊奇地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朋友们都觉得我这个年龄还从法学跨到经济学去考博是闹着玩的。从桃江河畔,到桑浦山下,再到黄浦江畔,来到清华园里,应该说还幸运,尽管其间充满波折。说这些,是想告诉学弟学妹:只要怀着梦想,矢志追求,勤奋努力加上一点运气,终会心想事成。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哪怕现在成绩不是很好,哪怕周遭对你并不看好,也要坚定信心。因为只有自己能控制自己,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从而最信任自己。

我很后悔,那时有黄晓玲这么好的英语老师,自己对英语竟毫无兴趣,以致中学时英语课从未及格过。直到大学最后一年,有所省悟,花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精力,才赶上去。我想说的是:对于我们这种资质平平、来自落后地区的学生,勤奋是唯一的通途。付出便会有收获。我至今记忆犹新:黄常青老师鼓励甚至罚我们长跑,在校运会时让我们报一千五和三千米。我当时也报名参加了。我这种体质,要拿个名次几乎是天方夜谭,好像老师对此也不抱希望。还好,上气不接下气也算坚持下来了。同学们的热闹加油难以忘怀,更美好的是,当我冲过终点,一位女生递上来一只掰好的桔子,那份清凉和甘美至今令我齿颊生津、甜彻心底。

别人天生条件好,自然领先一步,获得更多的奖励和荣耀;我们生来条件差,付出时间和努力多一些,也能到达终点。生活何尝不如此——为了获得同样的生活水准,平均来说,我们要比大城市的同学多奋斗十年。人生就是一场长跑,希望同学们为自己,为家乡,或为祖国,从现在开始培养起多奋斗十年的功力和毅力。


扫码加微信公众号
江西省信丰中学 版权所有(C)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信丰县阳明路270号
Email:xflz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