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信丰中学>> 校庆专题>> 校友文苑>>正文内容

校友文苑

命运跌宕起伏的1994至1997


命运跌宕起伏的19941997

97届校友  李正熙

【作者简介:李正熙,男,江西信丰人。厦门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博士。现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医师。】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声龙卷风——Edward Lorenz, 163

初中三年使我欣然,高中三年使我坦然,大学五年使我慨然,博士六年使我默然。现在就要我写回忆录,未免为时尚早。但跻身于母校“名校友花名册”之列的诱惑显然难以抵挡;当然,本人的高中经历稍有离奇之处,摆出来或许可以对现今母校的学生不无裨益。

我的高中经历之有所不同,大概源于这样一个对比:19949月,我作为一名“差补生”进入了信丰中学,成绩居下游(班级第36名,全年级共8个班);19977月,我高考成绩为全县第4名。事实上,在整个高一和高二上学期的一年半中,我的成绩始终起伏于班级中下游的水平;作为一名理科生,数学、化学和物理都常常不及格。这样的事实似乎可以推断出两个结论:1、李正熙天资愚拙;2、李正熙运气太好。

李正熙的“运气”便是,遇上机会时,获得了学校和老师的集体帮助。如果不是学校为我们积极争取报考少年班的机会,如果不是李秀珍班主任鼎力襄助将其办公室无偿借我读书,如果不是刘明海、肖斌、赖燕萍老师以及其他各位记得起或记不起名字的老师的无私帮助和悉心指导,我不可能完成这个“华丽的转身”。

1996年,学校宣布当年15周岁以下的学生可以参加当年的高考,报考少年大学;我是符合年龄条件的三人之一,其他两位分别是后来考取天津大学的钟玮和考取成都电子大学刘娟秀。当时的班主任李秀珍老师和年级组长俞振全老师都支持我报考,学校安排我自19962月至6月(高二下学期)跟随应届毕业的96届(1)班上冲刺复习课,不再参加高二下学期原班级的课程学习;李秀珍老师随即腾出学校安排给她的教师宿舍,让我好加班学习而不致影响他人;96届(1)班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们为我们的加入举了简单、热情的欢迎仪式。此后几个月,我收敛了一切玩乐,上课时不再思念窗外的乒乓球桌,下课后不再练习从教室到乒乓球桌的百米冲刺,课余时间不再漫无目的地游走或望着天空呆呆地走神;听课虽然半懂不懂,但是不再把心思花费在如何让老师发现不了我在打瞌睡,而是每天早起,精神百倍地听课;有了不懂的问题不再无所谓地放弃,而是死皮赖脸地请教老师和同学;四周弥漫着一种积极向上、大战当前的氛围,印象中原本晦暗、冷淡的校园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明亮了起来。当时虽然成绩依旧平平,但是生活有节律、斗志昂扬、心无旁骛。那年的高考我只需要参加语文、数学、英语和化学四门考试,我的成绩并不高,只记得连450分的达标线都没有达到。但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已消除了我许多对于课程内容的不理解和对深奥知识的恐惧。

19969月,我回到原班级继续参加高三上学期的学习,成绩骤然飙升,每次模拟考试总排名开始稳定在年级前二十左右,一直维持到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唯一一次获得年级前十名的考试成绩,就是高考,而这一次,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很诧异。因此,关于我为什么能够在高考时突然杀进前四,成了一个谜。谜底就像风清扬的独孤九剑一样,似乎拥有瞬间变弱为强的力量,充满了投机色彩。而这样的“绝招”是否存在呢?我倒以为是有的,那就是:平和的心态。高考令所有人如临大敌,甚至于考前失眠,考试时有人紧张得发抖,乃至晕倒;与大多数同学考前和考中或多或少地紧张不同,我那时心态极其的平和。因为曾经长时间成绩垫底,几乎放弃了考取普通大学的信心,所以我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只求尽力,不问结果。1997年的759时,和平日里这时候的热闹不同,宿舍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已平卧;突然,寂静之中有人轻轻地叹息了一声,顿时一片大笑声,笑声很快收住,宿舍再次回归寂静。那一夜我微笑着入睡,睡得香甜之极,一觉到天亮;三天的考试中,我的放松程度远甚于平时的模拟考试,以致于考后估分时,我竟能准确地回忆出自己每一道题的解答和选项。

因了有了这些经历,我对母校和曾经教导我的老师充满感激之情;那时懵懂无知的小男孩经历信丰中学的三年之后获得的最宝贵财富便是懂得了“坦然”,坦然地面对成功或是失败,骄傲或是耻辱,做得到宠辱不惊。衷心地祝愿信丰中学的同学们能够“平时如高考(一样紧张),高考如平时(一样放松)”,获得更好的成绩。

一个好的高考成绩确实为我获得了一个极佳的人生机遇,即进入一个优秀的大学去接受命运的改造;而信丰中学的一些人和一些事,也深深影响了我的性格和行为处事。一些或许其他当事人可能都遗忘了的事,却可能已经写进我的生命。

有一次,我在上交的历史课练习本上写下了一段自己对太平天国石达开事件的粗浅看法。没有想到,教历史的廖老师特地写了一段长长的回应鼓励我,具体意思有二:1、学生能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好;2、一段从更多的史料出发的他的观点与我讨论这个问题。这件事使我深受鼓舞,坚定了我凡事不盲目跟从或不迷信权威的信心,在此后的专业学习中常常使我受益。

高中早期,我的数学成绩很差,常常不及格;这对我打击很大,因为我初中时数学大多是班级第一的。高二时,学校组织了一次奥数人才筛选竞赛,尽管我数学成绩差,但当我提出报名时,任课师赖燕萍老师还是鼓励我参加。这次竞赛我考得并不理想,拿了第六名;但没有想到的是,老师特地在数学课上对我提出表扬,还给我颁发了一本漂亮的笔记本作为鼓励。这件事使我顿时重拾信心,此后数学成绩开始逐渐回升,高考时取得了不俗的数学成绩。如今回想起来,倘若不是有老师那一次让我重拾信心,我便不可能在高中有所收获,不可能考入厦门大学、走上今天的人生轨迹。

高一的物理任课教师兼班主任刘明海老师有三件事使人铭记。其一,老师常常告诫我们要“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彼时素质教育还没成为风行的概念被炒作,老师可谓意识超前,而这确实十分重要。其二,老师在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后,特地耐心地找我们几个理化成绩较差的学生谈话,向我们提供今后学习方向的建议,但又丝毫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我们,尊重了我们的个人选择。老师那种负责任的态度和民主的作风,至今令我感动。其三,哈哈,老师有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莫名其妙”,而且四个字抑扬顿挫,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语文任课教师俞振全老师时任年级组长。他最喜欢用的是激将法。有一次课堂上,他请活宝来背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好几个女生都已能背诵,这时他露出轻蔑的表情说:“我知道我们班级女生背诵课文功夫很好,而男生根本就不堪相提并论,肯定不能背诵完全,所以我就不点男生的名了。”我听了愤然起立,立时也背诵了一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静静地听完我的背诵,并赞赏地说道:“不错,不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嘛!”老师强调早读的重要性,常常偷袭检查早读时谁只读英语不读语文。

高中第一位化学老师是一位老先生,因为他声音平和缓慢,而我刚到县城,生活习惯还没有适应,常常上课睡着,睡觉时在桌前堆起一摞的书做掩护,我都已经不太记得他老人家的名字了,大约姓黄。后来到了高三,换了化学任课老师,我因化学课本遗失,经人指点去向他老人家借课本。他开门后见我便引我进门,并爽快地把书借给了我。末了,我拿着书转身之际惶恐地问了一句:“黄老师,我化学成绩从来不好,班级有60几人,不知道您为什么还记得我这个学生?”他诚恳地说:“我对你印象深刻的,因为你年纪很小,常常在我的课堂上打瞌睡,我一直挺担心你的。”

自高三开始,大多任课老师都换成了年轻老师。第二任数学老师年轻的男老师,姓黄。这位黄老师才华横溢,上课可谓口若悬河,思维敏捷。听他的课你根本没有空走神,他的思考极其迅速,语调带有强烈的节奏感,你来不及跟上他的演算,只来得及凭他的话语节奏来跟随他的思考,每每听完他的课我便大呼过瘾,回味无穷。第二任化学教师陈鹤,当时刚刚毕业于江西师大,略显腼腆但同样才华横溢;平时一副文文弱弱的样子,一旦站在讲台上,便见他说话斩钉截铁,计算清晰准确,思路广阔,知识渊深。

第二任英语教师是肖斌老师,一口流利的英语,一种淡定的气度。他告诫学生要“用英语思考”和“多诵读课文”。这种全新学习方法完全颠覆了我原来的英语学习理念,并使我豁然开朗。我大概是最严格执行这两个建议的学生之一,也因此获得了较大的受益。肖老师的这两个建议,不仅大大提高了我高考的英语成绩,更陪伴我至今,成为我此后常常取胜的秘宝。有了这学习的秘宝,原本英语平平的我,到了大学以极快的速度超越了原本基础比我好的其他同学,无论大考小考,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考研英语还是GRE考试,统统都取得优秀的成绩;如今,英语已成为我的强项之一,单位常安排我接待外宾和发表英文文章。肖老师对我的第二个重大影响,便是向我建议如何填报志愿。那时的我对学校、专业一概不懂。肖老师在确认我的成绩估算比较准确后,敏锐地告诉我可以填报厦门大学或中山大学,此后我向家人征求意见后最终填报了厦门大学。事实证明,肖老师的建议极其准确、妥当,我的成绩恰好高出厦大录取线,顺利被厦大录取。

客观地说,信丰中学是一个汇聚了优秀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的地方;如今,当年的一线教师们逐渐走上领导岗位,有许多当年的同学已经回到母校接力教鞭的传承,如许平、袁宜斌、李竑等。欣闻如今的信丰中学毕业生中时时有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可见如今的母校人才梯队充足,教学实力越发雄厚;相信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母校今后能再接再厉,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2010719凌晨于上海


扫码加微信公众号
江西省信丰中学 版权所有(C)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信丰县阳明路270号
Email:xflz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