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信丰中学>> 校庆专题>> 校友文苑>>正文内容

校友文苑

在信丰中学的二三事


在信丰中学的二三事

   
——纪念信丰中学建校70周年


93
届校友  刘秀湘

 

【作者简介:刘秀湘,男,江西省信丰人。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湖南大学数学博士后。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院长助理,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南部赛区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10月至20103月国家公派到加拿大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数学系访问. 2002年至今担任华南师范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教练,指导的学生在参加中国、美国大学生数学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荣获一、二等奖。目前从事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被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SCI)和工程论文数据库(EI)收录15篇。】

 

我于19909月进入信丰中学高一(1)班,班主任为刚大学毕业的黄晓东老师。高二时文理分科,部分同学转去读文科,剩余同学和来自原高一(4)班的部分同学组成高二(1)班,直至毕业形成了93届高三(1)班这个朝气勃勃、风华正茂的班集体,班主任为梁起荣老师。20057月,我们93届高三(1)班同学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了同学联谊会,与其他同学一样,回忆起高中三年这一人生中最为珍贵的时光。

第一,我很怀念这段刻苦求学的岁月。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在那个时代为了跳出农门,除了读书没有他路。自踏进信丰中学那一日起,我就深刻地感觉到身上肩负着父母和乡亲的期望,目标只有一个:考上大学。为此,我设置了几乎是军事化的时间安排表,从早上几点起床到晚上几点睡觉,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成绩常是全年级第一名。为了防止自己早恋,我从不与女同学讲话。在我的影响下,我们班也许是全年级唯一一个男女同学间不敢公开讲话的班级。时至今日,想到这点觉得这种学习方法不一定很科学的甚至有些可笑,但这种勤奋学习、争分夺秒的良好习惯一直陪伴到今天。记得同学卢德辉,想在高考前二三个月冲刺一下,在深夜一二点钟叫我起来陪他到教室点蜡烛看书,尔后四五点钟又回宿舍睡觉,我欣然应允。现在想想也不明白为什么那时有那么好的精神和毅力!

第二,我很怀念这段同学间相互帮助的岁月。我那时成绩较好,尤其是数学,同学们给我起的绰号是秀才。很多同学来问我问题时我都尽力解决,从不保留。同时,我也得到其他同学的很多帮助。如有些问题我解决不了,他们就提供一些资料或在一起讨论中解决。在帮助同学解答问题的同时,我自己也加深了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为此我与同学的关系特别融洽,人缘很好,虽然不担任班干部,但在班上有较高的威信。我与同学间的这种互助关系甚至扩大到其他理科班,如高三(2)班谢建华,高三(3)班郭建华和江华等(1994年冬,我与这“三华”在郭建华家聚会),高三(4)班的曾传财等,甚至与来自星村中学在桃江中学就读高中的同学如李生芊,金绍文,吴光萍等,我们经常相互帮助和鼓励,结下了深厚情谊。直到现在,我与这些同学都保持密切的联系。正是在这段岁月里,我渐渐地认识到“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的道理。

第三,我很怀念老师们无私的教诲和帮助。那个时代老师们都很认真负责,不但教我们知识,而且教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如高三时班主任梁起荣、物理刘明海等老师,教我们正确对待万一高考失败的情形。感触至深的是他们能根据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会为成绩好的学生开小灶,但不会歧视成绩差的学生。我清楚记得高一、高二数学教师曾宪贵、黄为前老师让我课后阅读中学数学研究期刊如《数学通讯》《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高三数学教师丁孝梅老师在高考总复习时让我比其他同学多做一套试卷,但他们也能细致耐心地回答成绩差的同学的问题。时隔十几年,我们仍能体会到这些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培养我们健全的人格的重要影响。

21年过去了,我对在母校学习、生活的日子仍记忆犹新,现录之一二,谨以此纪念母校建校70周年,祝愿母校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扫码加微信公众号
江西省信丰中学 版权所有(C)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信丰县阳明路270号
Email:xflz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