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您现在的位置: 信丰中学>> 教学教研>> 教学科研>>正文内容

教学科研

教学组织能力决定教学效果

教学组织能力决定教学效果

洋思中学以普通的办学条件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就,吸引了无数教育同行的目光。有人凭直觉总结说:洋思中学是以三个三流赢来一个一流,难能可贵。
三个三流,何以能换得一个一流?深入地了解了洋思的全部经验,我们发现,洋思现象绝非偶然。
  在所谓的三个三流中,有一个三流。的确,洋思中学的教师学历不高,甚至偏低。按照一般的观点,即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观点来看,他们确实够不上一流。但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相关程度很低。就是说,如果教师自己的知识残缺不全,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不在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而教师的另类素质却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这就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尤其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在洋思中学,这种能力得到了特别的强化。该校校长蔡林森认为:一个孩子能学好,能成才,决不是教师教出来、逼出来的,而是靠他们自己学出来的;课堂教学怎么叫做是完成教学任务,也不是教师讲完了、讲清了就行,只有学生学会了,才算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洋思中学,教师备课不能只备怎样教、怎样讲,而是要具备学生怎样学习--把教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备课的重点。按规定如果教师备课达不到这个要求,就是合格,要推倒重来。
  蔡校长的以学为本的思想,引起了洋思中学课堂教学基本格局的根本性变化。根据蔡校长的介绍,他所满意的效果好的课,教师一般只讲78分钟,而学生学习活动时的时间要达到35分钟以上。从我们考察的3堂课来看,不是满堂灌,也不是满堂问,而是满堂学,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进行紧张智力活动的时间也都能达到35分钟以上。
  洋思中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这么少,也许是引起异义的焦点之一。殊不知这恰恰是洋思经验的精髓所在。现在有一种说法叫该讲的还是要讲。这话当然有道理,但该讲不该讲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是教师的判断还是学生的需要?如果是教师的判断,教师认为得意的地方就放开讲,那还是以教为本,未必适合学生的需要。如果从学生的需要考虑,则可以作进一步讨论,学生遇到了困难,产生了疑问,是老师直接讲给他听好、还是让他自己动一番脑子好?洋思中学摒弃了以教为本的思想,就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也启发学生自己动一番脑子,所以把教师讲的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教师讲的时间少,学生学的时间不然会多;而更可贵的是他们并不简单地划分时间,更注重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这一点,蔡校长本人正在进行精细的研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会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就是知识的传授也很难真正到位,真正落实。这就是目前面上课堂教学花时多、收效少的原因所在。而洋思中学把学生的学放到课堂教学的首位,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点拨,使他们能够认真地学、有效地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同时学会了学习。 教学过程中实质上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发展过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不是哪个人的刻意追求或仁慈赋予,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所天然具有的。但可惜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与这种教育的基本事实相去甚远。把学生仅仅看作教育的对象和灌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重外部控制轻内部转化,经过代代传习,已经形成具有超稳定结构的经验系统。许多教师教学改革的愿望也十分强烈,他们的全面素质(包括教学组织能力)也并不比洋思中学的教师落后,但他们的改革却步履维艰,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已有经验系统在起作用。当这种经验系统能够派上用场的时候,是不愿放弃的,更何况目前还有许多相关因素在强化这种经验系统。但在洋思可不行,这种经验系统一定要改革以后才能适应需要;而一旦实行了改革,他们的教育实践就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所以,我们学习洋思的经验,恐怕首先得学习他们重组经验系统的决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