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您现在的位置: 信丰中学>> 党建工作>>正文内容

党建工作

红色故事|长征记忆——红五军团长征“断后”

红色故事|长征记忆——红五军团长征断后

193410月,红军开始长征。

长征需要断后断后的任务十分艰巨,也十分危险,中央命令红五军团断后。当时,红五军团团长是董振堂,政委是李卓然,参谋长是刘伯承。红五军团原为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二十六路军,受过正规军事训练,装备好,善打硬仗,宁都起义后,改编为红五军团。

中央的部署是:红一、三军团放在前面开路,红八、九军团紧随其后,中央、军委两个纵队居中,红五军团殿后,作全部红军长征队伍的掩护。

当时,红五军团下属两个师——红十三师、红三十四师,总共有六个团,一万人。19341019日晚,担任长征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从于都罗坳镇的石尾渡口踏上长征路,经新陂、罗江、小溪、马岭向仁风地域前进,掩护全部红军转移。而红军一开始长征时,采取了搬家式的行军方式,把印刷厂的机械、原来中央苏区办兵工厂使用的机器、中央苏区银行印钞票的机器等全部带上,这样行军速度就相当慢,一天的时间,也就走十几里路,并且需要战斗部队掩护搬这些机器的部队慢慢腾腾地走。而国民党则集中了几十万军队分路夹击长征途中的红军,进军速度很快。红军搬运这些笨重机器的部队是行进在长征队伍最后的,因此,掩护这些搬运笨重机器部队的任务,也就落在了红五军团的身上。实际上,红五军团一万人,要对付从左、右、后三个方面围上来的十几万敌人,每天都有激烈的战斗。因为要掩护搬运部队慢行,又不能让敌人靠近,处在长征队伍最后的红五军团总是与敌人处于交火状态,而且战斗之前根本来不及修筑工事,只能利用地形临时部署战斗。因此,红五军团的战斗打得格外艰苦、惨烈,部队的伤亡也很大。

 

当红军长征到达湘江时,受到了数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前后夹击。红军必须突破敌人防线,强渡湘江,才能转危为安,而敌人则下死力要把红军堵在湘江以东,试图把红军全歼。因此,湘江之战,敌我双方都志在必胜。

19341128日,空前激烈的湘江之战开始了。在天上,敌人集中了其空军大部分飞机对我军进行轰炸,在地上,敌人集中了炮兵火力,对红军进行轰炸。敌人数倍于红军的步兵密集地冲上来,红军战士则与敌军展开了近距离的战斗,呼喊声,枪炮声,马叫声,混成一片。英勇的红军战士在没有任何阵地的情况下,与敌展开激战,他们以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气概,与敌人进行短兵搏斗,有的战士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扎,刺刀扎弯了,就用枪托砸,抢托砸烂了,就与敌人徒手搏斗,许多战士与敌人同归于尽。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下,红军一排排地倒下去。红军战士就是这样用鲜血和生命,掩护红军主力部队转移。而在湘江之战中,受到敌人压力最大的,是红五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