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您现在的位置: 信丰中学>> 党建工作>>正文内容

党建工作

红色故事|长征记忆——出发

红色故事|长征记忆——出发

19341017日晚,中央机关、中央红军共86000多人,分为右路军、左路军、后卫部队,分别从于都县的八个渡口按部队序列开始渡过于都河,出发长征。于都县城东门渡口是著名的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

19341016日,左路前锋红一军团19880人从段屋乡铜锣湾出发,于17日傍晚至18日傍晚,从梓山镇的山峰坝、花桥等渡口渡过于都河经磊石、禾丰等地,向突破第一道封锁线的战前集结地域仁风一带前进。

 19341017日晚,居中的中革军委及中央直属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14746人被编入军委第一、二野战纵队,从于都县城东门渡口渡过于都河,向突破第一道封锁线的战前集结地域仁风一带挺进。

19341016日,右路前锋红三军团17805人从车头圩、仙下一带出发,于17日傍晚至18日傍晚,从于都县城南门、西门塔脚下和罗坳的孟口渡过于都河经新陂、小溪、马岭向信丰挺进。

19341018日傍晚至19日傍晚,右路后卫红八军团10922人从于都县城的南门、罗坳的孟口渡过于都河,随红三军团后跟进。1934 218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将中央警卫师(即工人师)改为红二十三师,共1000多人。红二十一师是193491日成立的,由早已成立的六十一团、六十二团、六十三团等部队合编而成,共1300多人。1934921日,朱德同志指示将红二十一师及红二十三师两支部队合编为红八军团,周昆任军团长,黄苏任政委,罗荣桓担任政治部主任(后为张云逸任参谋长)。红二十一师师长由周昆兼任,政委由黄苏兼任。

19341015日,左路后卫红九军团在会昌县珠兰埠、庄埠稍作休整后,全军团11538人于18日傍晚在于都县靖石乡渔翁埠渡河,19日到达盘古山茶梓地域,紧随红一军团之后跟进。

19341019日晚,担任渡河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从于都罗坳镇的石尾渡口踏上长征路,经新陂、罗江、小溪、马岭向仁风地域前进。

今天(2006813日),我们来到于都县罗坳镇步前村,采访见证了当年红五军团从步前出发前往石尾渡口渡河的81岁(2006年)村民陈立勋先生。101619时,由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李卓然率领的红五军团接到中革军委电令后,最后撤离战场,独立三团从于都赶赴兴国接替防务,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四师先后从兴国撤离经于都县贡江镇仓前村,于18日到达罗坳镇步前村一带休整补充。因为红五军团担任渡河后卫任务,所以是在19日晚上渡河的,也就是最后渡过于都河的部队。

长征中,红五军团的行军序列一直在最后,主要负责抗击敌军追兵,掩护红军主力北上。一路上,红五军团竭力阻击数倍于己的追兵,不顾自己时刻面临与主力失去联系,甚至全军覆灭的危险,多次击退并迟滞了国民党军队的行动,保证了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安全,被红军称为铁流后卫,参谋长陈伯钧也因善于殿后而赢得了铁屁股的美誉。

 

陈立勋回忆说,那时候,村里一派忙碌的景象,军民都在做最后的渡河准备,妇女们仍然在加紧编织草鞋、缝制军衣,自己那时候小,也跟在母亲后面,母亲在村里忙上忙下,不仅自己要编织草鞋,还要挨家挨户去收集草鞋,再往部队送。陈立勋带着我们来到红五军团军团部旧址。这是一间土房,在屋前空旷地,陈立勋向我们讲述,红军从步前出发去石尾渡口之前,还在这间房子里开了会,周边还有红军哨兵。老人指着村里的一条大道说,当年红五军团就顺着这条大道开拔,前往石尾渡口。当时道路两旁全是村民,大家都是提篮挎篓,不停地往行进中的红军战士手上塞东西,主要是红薯、草鞋、斗笠等。陈立勋牵着母亲的手,和广大村民一起送红军到了石尾渡口,并一直目送红军过河。

在战马的嘶鸣声中,送别的父老乡亲凝望着远去的队伍,企盼着亲人一路平安。九送红军上大道,一阵北风一阵寒,问一声啊红军哥,几时战马再回还。这歌声在于都河的上空久久回荡,既让离别故乡的男儿心碎,也激励着西征将士杀开一条血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